治國安邦,重在基層。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把“提升鄉村治理效能”列為今年“三農”工作重點任務,全區各地必須認真貫徹落實。
鄉村治,社會安,國家穩。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發揮著基礎性作用。鄉村治理的效果,不僅關系著鄉村社會的發展、繁榮和穩定,也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根基能否穩如磐石。黨的十九大將“治理有效”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,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,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,向基層放權賦能,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。
近年來,我區農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喜人變化,但在基層組織、社會治安、治理工作力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,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,將會侵蝕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。如何筑牢鄉村治理“底盤”,打好鄉村治理“組合拳”,這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,我們必須給出明確答案的現實考題。大力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,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,給充滿期待的全區廣大農村群眾以滿滿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是歷史交給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使命。
要深化農村改革打造“活力鄉村”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,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。聚焦農民與土地、農民與集體、農民與市場3個重要關系,貫徹中央精神,加強頂層設計,尊重基層創造,大力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、土地制度、集體產權制度和供銷社、山林權、用水權等改革。對中央明確的涉農改革試點,要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率先突破的重點,突出體制機制創新,不斷激發鄉村治理的活力和動力。
要加強基層治理打造“善治鄉村”。創新鄉村治理體系,走鄉村善治之路,要優化鄉村治理組織體系,關鍵是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戰斗堡壘作用。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,以聚民心、匯民力、集民智為工作重點,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開展國家級全省域鄉村治理示范創建,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鄉村治理體系,建設法治鄉村、平安鄉村、和諧鄉村。要繼續下氣力整治亂點、糾治亂象、根治亂源,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的安全感。
要推進民風建設打造“文明鄉村”。鄉村振興,既要塑性、也要鑄魂。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,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提振農民精氣神。要深化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創建,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。要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深入推進文化下鄉,種好“文化莊稼”、建好文化大院。
讓我們以拼搏的精神、創新的舉措、扎實的作風,堅持“三農”重中之重的地位,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,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,為鄉村發展凝聚合力,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勁動力。